2020年已近尾聲,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腳步,卻絲毫沒有放緩。
進入12月份以來,短短12天里,我國已有新疆吐魯番市、內蒙古滿洲里市、黑龍江省東寧市、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四川省成都市、山東省膠州市6地先后出現本土確診或無癥狀感染者。
與此同時,截至北京時間12月12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正式突破7000萬例大關。全球每新增千萬病例的時間,從最初的百余天,縮減至如今的十余天;目前,全世界每9秒就有1人死于新冠……離這場大流行結束,人類還需要等待多久?
12月已有6地先后出現本土新增病例
12月12日,新疆吐魯番市衛生健康委發布最新通報,吐魯番市高昌區在對重點人群進行定期核酸檢測中,發現1名陽性人員,經專家診斷為無癥狀感染者。12月12日0時至24時 ,吐魯番市高昌區新增無癥狀感染者4例。
12月11日,黑龍江衛健委網站通報,2020年12月10日0-24時,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市、綏芬河市各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例。2020年12月12日0-24時,黑龍江省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例(綏芬河市本土3例、東寧市本土1例、塔河縣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1例)。
12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報告滿洲里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例,為之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在集中隔離點檢出。
12月7日,四川成都郫都區新增1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截至12日18時,此次成都市郫都區本土疫情已累計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1例、無癥狀感染者2例。
12月1日,山東省膠州市對進口冷鏈產品“應檢盡檢”人員進行定期例行核酸檢測時,發現1名搬運工核酸檢測結果陽性,經青島市疾控中心核酸復檢陽性,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專家組確定為無癥狀感染者。
專家:輸入性病例和冷鏈傳播已成防控重點
“最近全國各地連續出現本土確診病例或者無癥狀感染者,通過積極、嚴密的防控措施,這些散發病例可以得到有效的快速控制、應該不會造成大規模的擴散。”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表示,但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聚集性病例仍然可能會發生,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王貴強分析稱,目前我國新增的本土病例,主要還是從國外傳進來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仍是目前疫情防控的主要策略。由于目前國際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新冠流行的形勢仍然很嚴峻,我們很難獨善其身,入境人員輸入性病例和進口冷鏈物品是當前防控重點,要進一步強化入境人和物的檢疫及進口冷鏈物品從業人員的常規篩查。
“目前無癥狀感染者是非常難以防范的一類人群,不管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癥狀感染者,還是在潛伏期的無癥狀感染者,都具有傳染性,是不可忽視的傳染源,如果沒有進行很好的防護,就可能造成進一步傳播。”他強調。
張文宏:中國有半年至1年窗口期 通過疫苗接種建立免疫優勢
隨著全球疫情形勢愈發嚴峻,多國開始啟動新冠疫苗接種計劃。12月12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其認證微博發文,分析疫情控制的關鍵節點何時會出現。
張文宏稱,以美國為例,如果拜登提出的百天疫苗計劃順利實施,即發放1億劑疫苗(考慮到目前主流疫苗均需要兩劑,滿足5000萬人的接種需求),并在100天內接種完畢。在5000萬人接受疫苗注射后,按照目前民調,剩余美國民眾的接種意愿估計在50%左右。按照疫苗接種覆蓋結合強化防控策略,那么在2021年6月底-7月初,疫情傳播的關鍵指數即R0值,可以降到1以下(每個新冠感染者理論傳染<1人),此時疫情會出現拐點,就能逐漸達到疫情的基本控制;但是,如果剩余民眾接種意愿只有25%,則控制疫情的時間點很可能要推遲到明年(2021年)的秋季(9月份-10月份)。
反之,如果疫苗接種計劃不能完全得到貫徹,疫情控制節點可能要拖延到2022年春季。
張文宏認為,由于中國的疫情控制得最好,近期的疫苗接種壓力不大,但是中遠期的需求和急迫性非常高。因為從目前仿真模擬的情況來看,全球哪怕是疫苗資源最豐富的美國仍需半年至1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疫情的完全控制,而中國疫情的最終控制取決于全球疫情的有效控制。因此,中國仍有半年至1年的窗口期逐漸通過疫苗接種建立我們國家民眾的免疫優勢,同時按照全球對疫苗的需求,盡到大國義務,幫助國際上非疫苗生產國逐漸建立疫苗支持下的群體免疫。所以在我國實施普遍疫苗接種之前,強化抗疫和精準防控仍然是當下的選擇。
張文宏表示,相信國家也已經有了自己的疫苗接種計劃表,引領全球疫苗的普及接種,為全球做好技術鋪墊。我國民眾也只有通過充分的疫苗保護,才能提高我國對于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力,避免因為國際間的免疫落差影響國際間交流的有效進行。(記者 張力)
原標題:12天6地現本土病例,全球破7000萬!疫情何時迎拐點?
責任編輯:周玉敏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小程序
南海網微博